【百度网盘】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

  作者:唐小林

  犹记得幼年读杜甫诗歌时产生的多重身临其境之感,如读《望岳》“造化钟神秀,目光阴阳割昏晓”时思绪早已飘到泰山顶上,交织读《绝句》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个人门泊东吴万里船”时,史诗仿佛放下书本,多重百度网盘便可看到窗外的目光雪山。杜诗所营造的交织空间感和画面感带领读者进入精神世界漫游,作家彭志强却不止步于此,个人而是史诗驾车寻觅杜甫的足迹,以行走、多重立传来实现对杜甫的目光朝圣。其新作《游侠杜甫》聚焦和铺陈杜甫青少年时期的交织生平事迹,以杜诗为“图经”,个人“追踪杜甫盛唐身影,史诗探究诗圣成长密码,还原子美跌宕人生”,创新性地塑造出一个朝气蓬勃、天眼查仗剑远游、有体温有血肉的“游侠杜甫”形象。不仅如此,《游侠杜甫》还带着作者自己特有的问题意识和审美追求,以其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所思,对杜甫及其所处时空展开了详实的考证与艺术表达,实现历史与现实、文学地理与现实时空的交叠,在追问式的叙事构架和生动有趣的语言中,深入杜甫精神世界的腹地。

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

  读《游侠杜甫》,首先令人感叹的是作者的笔力和脚力之“劲”。文学传记对人物所处时代地理空间的描绘,能够帮助读者在具体的时空背景下走近人物,理解人物精神脉络的生成。《游侠杜甫》正是这方面难得的优秀之作。与在书斋里通过浩如烟海的虎扑文献,讲述人物故事的传记不同,彭志强十年面壁,研读杜甫诗学;坚持行走,考察杜甫诗踪;以杜甫诗歌和历史文献史料作为“图经”,划定杜甫曾经行走过的空间范围,“以杜诗证杜迹”,行程越万里。如此笔力与脚力并用,形成《游侠杜甫》独特而巧妙的叙述方式:在洋洋洒洒三十六万言中,杜甫的成长之路与作者的朝圣之路既分属两个不同的时空,又在杜诗的情感共鸣中相互交织,激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。

  彭志强在跋《朝圣记》中说,“若不亲身前往,我想,一定无法洞见杜甫的诗歌长河来源”。于是,作为《秋风呼啸:杜甫传》的开场,作者在《游侠杜甫》中的行走构成一道特殊的风景:从草堂出发,与亲生父亲结伴,沿着杜甫出生的巩县、年幼时客居的洛阳仁风里、青年时期游历的郇瑕、吴越、齐鲁一路走来,直至走进杜诗、走进古文献里留下杜甫蛛丝马迹的地方,并以空间串联起杜甫童年、青少年时期的回忆。这种跋山涉水,上下求索,返回历史,抵达现场,探寻“精神父亲”生成的文化之源的一种人文实践,打开了当代人抵近、理解、重构杜甫及其历史的多重目光,也同时打开了《游侠杜甫》叙述文本的多重时空。在此多重时空交汇中,《游侠杜甫》既表现出游记和传记交织的鲜明特点,又表现出诗与思、文学与学术交融的文体特征,更表现出微观历史与宏大叙述沟通的内在品质:以杜甫行迹为中心的时空坐标,在勾勒塑造一代诗圣的精神品格时,映射出有唐一代的历史兴衰、人心人性,以及潜藏其中的窳败与不朽。作者一己之生命体验、学术思考和文学表达,由此升华为共通性的恋乡情结、家国情怀和人类经验。

  本雅明说“远行之人必有故事”。远行给予文学各种可能,以及漫游式的视角和广阔的空间感,跟随作家行走,《游侠杜甫》以细节饱满的叙述,还原具体场景;以生动活泼的语言,再现杜甫年少往事。随着文本的徐徐展开,从极具优越感的官宦子弟、潇洒少年,到心系苍生、以诗为史的诗圣杜甫,打马而来,鲜活灵动;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,扑面而至,古朴清新。

  《游侠杜甫》通过镜头的推移来铺展地理空间,想象与重构历史时空、大唐气象,在具体的时代氛围中知人论世。比如《笔架山》对“诞生窑”巩义着墨颇多。作为杜甫的诞生地,巩义以其深厚的河洛文化,独具中原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,孕育了杜甫仁厚、善良的人格。这里不仅有山河之固,有可以追溯至尧舜的悠久历史,还有“阙巩之甲”、瓷器等特产和丰饶的物产。

  正是通过历史事件和生活情景的还原,《游侠杜甫》进入杜甫诗歌文本的内部,并以文学想象的方式,讲述了杜甫“成圣”的过程。比如书中写道,幼年杜甫观看公孙大娘剑舞、交游时在江宁瓦官寺看到顾恺之的《维摩诘像》、在吴越追随王谢山水诗清丽的诗风,以及在游历路上体察各种世态人情,等等,都构成日后杜甫成为“诗圣”的一砖一瓦。

  与其说《游侠杜甫》有穷尽特定时期杜甫行迹、呈现杜甫所在真实时空的“野心”,不如作者是在做一场走进“精神父亲”的解密游戏。作者认为,杜甫的祖上杜周既是酷吏又是贪官,不提杜延年,则可能是杜甫更向往儒家的仁政与仁爱,而非杜延年所向往的法家,体现的是杜甫个性中刚正的一面。

  在文学、历史、地理的互证中追问与解密,是作者行走和文本叙述的动力。珠玉在前,并不妨碍《游侠杜甫》的创新与深研,全书单是与冯至《杜甫传》的对话就达十余次之多。借助解密,全书的叙述虽然并不十分紧凑,甚至显得有些发散,却提供了更多有关杜甫成长和行迹的历史细节。例如在历史深处寻找杜甫的生母崔氏、姑母杜氏与公孙大娘的生平;以类似说书人的口吻讲述杜甫祖辈的故事、李白等文人的经历,等等。这些立足细致考据的追问、解密与猜想,不只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史料的尊重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,更是在具体可感的场景还原中,打破传记类作品的线性叙事,打开传主杜甫与读者之间的壁障,召唤出文化记忆中杜甫的“当代形象”,使读者更生动、更深刻地领悟杜甫的情感和诗心,更全面地感悟和深爱这片滋养无数文豪的中华大地。

  (《游侠杜甫》彭志强/著,人民日报出版社)